在我国制造业集中的珠三角地区,外资企业是一家连着一家,其中日本企业更是种类繁多,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到高精尖产业都有。此前因为中、美关系变化,就有消息宣称,说要企业“去中国化”,意指将在中国的产业迁移出去。
不过上次苹果、本田等企业,受限于多方面原因,并未将在中国的企业迁移出去。
可这一次日本政府却有了大动作,据7月17日消息,目前已经有87家日本企业获得了日本政府提供的补贴,意图尽快从中国市场中撤离。这87家企业中,有57家企业撤回日本,其他30家企业将会把产业转移到东南亚等人力廉价的国家。
这87家日企获得的总补贴高达700亿日元,约合6.5亿美元。而日本这一波的动作,鼓励日企将生产线从中国市场撤离,结合此前的风波来看,不得不让人好奇,日本花费这么大的代价,将企业从中国市场迁出,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缘由?
日企突如其来的大动作,对我国的一部分工人和生产链都会产生了一定影响,因此我国也开始展开了一系列应对举措。
有专家分析,日本耗费物力财力人力,将产业调回国内,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想要建立起弹性的供应链体系。
这是什么意思呢?这还得从今年年初发生的“黑天鹅”事件说起,因为突然到来的卫生事件让日本充分认识到,国内生产力低下,在危机到来时候会显得多力不从心。当时中国生产的卫生用品,如口罩、防护服,是面向全球范围供应的。
当时日本软银集团的总裁孙正义,在4月时,就曾向比亚迪订购了一批口罩,而后来比亚迪按约定,每月给日本供应超3亿只口罩。几乎可以说日本国内所使用的口罩,以及其他的医疗物资,大多都是采用的中国制造品。
在此种局面下,日本情愿耗费巨额资金,也要把属于自家的企业调回国内。一方面是为了让这些企业能够自产自销,满足国内人口的需求,另外一方面是因为担心在卫生事件影响下,未来能够从中国获取产品的难度增大。
可真的仅仅是如此吗?目前来看,日企撤离的背后,或许还有其他的国际因素,但在事实未明以前,只能说日企撤离有利有弊。
那么日企撤离中国市场,会对我国经济造成怎样的影响呢?
目前,在中国市场上投资的日本企业总数已经达到了1.36万家,如今决定撤出中国的日企不过87家,占比仅为0.6%。而大多数需要在中国获取零部件,或是对中国产业链已经产生依赖性的日企,现在是想走也走不了。
而且说白了,即便这一类型的日企撤走,中国市场上也很快会有新兴企业填补空缺,而那些因为日企突然离开失业的工人,也能再度回到工作岗位。
不过随着中美关系日益紧张,美国和其他国家似乎也的确开始在经济方面,计划与中国“脱钩”。日本率先成为了第一个将投资从中国撤走的国家,但其他国家,目前仍然没有动作。
中国和日本比邻而居,作为其最大的贸易伙伴,和日本一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,而且这些年来,日本也从中国赚得了大笔真金白银。就拿孙正义投资阿里巴巴来说,就赚钱了丰厚的收益。
因此也有分析师认为,日本此举会影响到两国之间建立的友好关系。
可对于中国而言,日企撤出一家,国内就能再出现一家替代的企业,至于高精尖产业,即便未来日本采取保密措施不再对中国出售,想必也是有应对之策的。